2023年版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3年08月02日 11:37  点击:[]

学科简介

汽车工程师学院前身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东风汽车工程师学院2015年,学校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签署了东风汽车工程师学院暨武汉产学研基地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在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的大背景下,学校主动响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号召,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跨界交叉融合为特征,以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为目标,在二级学院开展新型工程学科(新工科)教育,同年7月,汽车工程师学院正式成立。

汽车工程师学院现有本科生近400人、在读研究生近50人,拥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四个一级学科,拥有 “东风HAUT智能汽车”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汽车节能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与智慧出行”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云计算与控制”湖北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建设有“汽车信息控制与网络技术研究所”、“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研究所”等校级科研平台,拥有教授、副教授、博士等硕士生导师近二十人,其中,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湖北省“楚天学者”、湖北省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等省级人才多位,师资力量强大。目前已完成和在研的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北省重大重点项目等近三十项,在智能驾驶方面承担东风技术中心、华为、腾讯等多项企业委托课题。

瞄准交通强国战略,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公路交通为主开展交通和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围绕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智能汽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数字交通)、交通运输安全(运载系统安全)等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以产学深度结合为途径,培养思想素质高、工程能力强、职业素养好,具备国际视野,有一定创新能力,有较强的解决交通信息化、智能交通、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信息安全、车联网安全等行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交通运输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等产业相融合的新兴行业领域,紧密结合我校“汽车产业链”办学特色,培养满足交通运输产业、汽车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掌握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智能汽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数字交通)、交通运输安全(运载系统安全)等领域所需的交通运输、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等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备国际视野,有一定创新能力,从事工程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面向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智能汽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数字交通)、交通运输安全(运载系统安全)等领域的实际需求,掌握基础理论、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技术现状发展趋势,熟悉本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行业领域某一方向具备独立承担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3.具备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三、研究方向

1.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智能汽车):面向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双智”协同发展的重要趋势,开展基于汽车信息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等技术的智能汽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基于环境感知-规划决策-控制执行的单车智能,以及面向车-路-云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方向;基于人机交互以及端路云一体化的舱驾融合智慧座舱方向;涵盖智能网联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悬架、分布式电驱动、行驶稳定性控制等智能底盘方向;面向汽车先进电子电气架构的车载通信、域控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等技术方向。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数字交通):面向先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趋势,围绕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服务开展数字交通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基于复杂网络和车联网的交通网络建模和分析方向;基于泛在感知的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方向;基于智能网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车路云网图一体化智能交通信息处理和出行服务方向;面向交通安全和运输效率的智能交通诱导和交通流控制方向。

3.交通运输安全(运载系统安全):针对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开展运载(汽车)系统的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以及功能安全的运载系统安全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端管云一体化的汽车全生命周期主动纵深安全保障方向;以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为主,兼顾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的汽车电子电气产品融合安全方向;车路云一体化的道路交通协同信息安全方向。

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