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师学院:培养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师学院成立于2017年,是学校在“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的大背景下,响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号召,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跨界交叉融合为特征、以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为目标而成立的“新工科”试点学院。学院建院初始即开展“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0年获批“交通运输”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并开始招生。
学院面向新一代信息、控制技术与汽车产业、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瞄准建设交通强国战略,满足交通运输相关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以需求导向为牵引,坚持“四融合”,即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资源融合、产创融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提升培养质量。
服务需求、问题导向,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多次组织专家赴上海、北京、重庆、武汉、成都、西安等地,调研相关高校以及汽车产业链企业,了解行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与企业深度协同育人,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开设联合培养课程,培育优秀企业导师,共同探索培养模式,制定了学校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紧密结合学校“汽车产业链”办学特色,确立了汽车智能化与信息化、智慧出行与智能交通、运载(汽车)系统安全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包括培养要求、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学位论文和评价体系等内容的完成的培养体系,更好的服务于研究生的职业发展和满足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学院现建有校级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5个,实施了“双参三联合”(“双参”:企业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学生参加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三联合”:联合制定培养方案、联合开展教学活动、联合评定教学质量)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同时实施了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资源融合、产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政校企多方联合共建创新基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检测实验室、Sharing-X移动服务技术平台联合实验室等。
Sharing-X移动服务技术平台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以联合培养基地为依托的实践体系。学院积极加强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格鲁博科技有限公司、环宇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学校武汉产学研基地园区企业的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联合实验室,以校企共建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全产业链的专业实践条件。充分发挥导师丰富的横向科研课题优势,建立协同培养的导师组指导制,构建持续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推行校企协同的专业实践课题审核与选择制度,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对专业实践课题的工程应用性、学术创新性、安排合理性进行审核,共同参与管理、指导与考核。学生从研二阶段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研发类课题,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学位论文,推动学位论文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贯通工程型人才“学校培养 - 企业发展”之路。
无人/智能驾驶车
聚焦科技前沿,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院与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于2021年初成立Sharing X 联合实验室,聚集行业专家5人,教授、高级工程师10余人,博士及青年专家10余人,每年培养青年工程师和教师15余人,硕士研究生15人左右、本科生40余人。实验室以新型产学研融合的前沿和技术创新融通体系为切入点,依托sharing-VAN系列强大平台进行感知融合、车路协同、人机交互、决策规划、智能控制等多项技术的研发,旨在突破核心技术难题,提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智能汽车领域培养集创新、应用于一体的人才。实验室以智能网联汽车和无缝化移动服务为载体,聚焦自动驾驶算法、智能底盘控制技术、无人/智能驾驶车辆造型、结构设计与CAE仿真分析等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示范应用和项目落地,形成技术联合研发与攻关、纵向课题与科研技术创新平台申报、人才联合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和日常管理机构。校企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互惠双赢”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的发展,助推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展望无缝化移动服务产业助力城市智慧生态建设的美好未来,致力成为未来智慧生态的实践者、推动者、创造者。
科研技术创新平台团队
学院成立4年来,培养毕业的近20名硕士研究生均在相关行业高校或智能驾驶领域企业高质量就业。学院也将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