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是一所具有深厚工程背景、全国唯一以汽车命名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1972年依托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组建的工人大学,1980年更名为二汽职工大学。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正式命名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原中科院学部委员孟少农任首任院长。198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列入机械工业部院校序列,2006年底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划归至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5年获批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2016年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顺利通过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项评估。
汽院“特区”——汽车工程师学院
汽车工程师学院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新成立的一个二级学院,也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一个“特区”,在这里,有许多型号各异的汽车,看上去和市场上4S店出售的汽车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它们有的没了方向盘、有的没了油门和刹车,它们是可实现智能驾驶和5G远程无人驾驶汽车。所以,许多前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交流学习的客人都希望到这个“特区”来看看,亲眼目睹一下这些最前沿的汽车。
当然,“特区”里不仅只有这些,还有以汽车工程师学院院长周海鹰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
“特区”政策
根据教育部、湖北省关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有关要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争创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投入整车集成控制、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汽车关键零部件等相关领域。围绕大车辆“绿色、智能”主题,聚焦汽车关键技术、智能制造与轻量化、大数据与智能驾驶等3个重点突破领域,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加强重点平台和团队建设,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和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深化学校汽车工程学科特色优势,创建国内一有流应用型学科和学位点,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7月,汽车工程师学院成立。其专业设置是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方向上的产业及社会人才需求,遵循“新工科”建设理念,以未来“五化”汽车等领域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校企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和平台,全面实施以“项目为主线、校企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企业深度参与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汽车工程师学院前身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东风汽车工程师学院”:2011年,湖北省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合作,签署共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协议,揭牌成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东风汽车工程师学院”。2015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签署了东风汽车工程师学院暨武汉产学研基地合作框架协议。
据悉,此次合作,东风汽车公司斥资5亿元人民币建立的东风科技园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项目包括东风汽车工程师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教学部、国家级汽车重点实验室和大学生实习及科技成果孵化基地。
2017年年7月,汽车工程师学院正式入住武汉经开创服孵化园区。
“特区”人才
2013年,周海鹰教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来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担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后调任汽车工程师学院首任院长。
作为学校“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创建了“智能网联汽车”学术方向,建立了“汽车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校级研究所;成立了“汽车云计算与控制”研发团队。与此同时,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班也正加快推进。2014年10月,学校与法国克莱蒙 -奥弗涅大学签署了两校“3+3/4+3”本硕学生联合培养协议。2018年,汽车工程师学院被列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同年首届汽车智能化与信息化双学位合作办学项目班正式招生。
据了解,该项目已纳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二本线上择优录取,且仅招收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录取学生在入学时将同时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和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完成学籍注册,获得双方大学学生身份。项目引入法方优秀教育资源,有至少1/3课程由法方优秀教师或企业资深工程师授课;采用工学交替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十堰本部学习2年,武汉基地培养2年,期间合计至少1年时间在企业研发岗位实习实训。完成本项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达到要求的学生可获得由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颁发的毕业证、学位证以及克莱蒙奥弗涅大学颁发的计算机科学学位证。语言能力强、成绩优良的学生,可优先推荐参加我校与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合作举办的“3+3”本硕双学位项目,直通车赴法到克莱蒙奥弗涅大学精英工程师学院,攻读法国精英制工程师硕士文凭。
至目前,学校与UCA大学“3+3”中法本硕联合培养项目顺利实施五年(已有19人在与UCA大学“精英制工程师学院开始工程师硕士阶段学习)。
“特区”成果
2017年1月16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汽院参与研发的智能汽车在校园内成功实现首次横纵向控制路演,路演全程路线包括大小弯道、坡路、单行道等多种起伏路况,路演当天,全校师生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这辆智能汽车是由一台东风AX7改装而成,借助相关技术及采集的校园各道路GPS信号进行车辆轨迹跟踪,可实现全过程横纵向控制。操作人员在设定行驶速度后,即可全程无人工干预精确行驶,抵达目的地后,再由人工切换退出自动驾驶模式。
首次路演成功,给了参与研发团队的每个成员莫大的欣慰和鼓舞。在以后的日子里,周海鹰教授带领他的团队继续攻坚克难、加班加点,在东风AX7燃油车无人驾驶的基础上接连研制出了一系列样车。如东风AX7燃油车自动驾驶汽车、帅客电动自动驾驶车辆平台、沙滩越野车无人驾驶汽车、F1了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车载实时以太网无人叉车、Sharing-VAN出移动行平台等。
面对这些样车,周海鹰教授欣喜的介绍到;基于实时以太网的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这个项目中,以太网是重要基础,大家都知道普通的汽车有一个缺点是汽车线数庞大且繁重,如果想要改进,就需要在车内修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实现控制局域网,智能车上使用到了很多的传感器,然后再将以太网的成熟技术引到车上。先前以太网的实时性比较差,而我们的研究改进了这种技术,达到了实时以太网技术。这样使车的整体更加轻盈,还会使车旅生活更加丰富。目前我们将此技术引用到沙滩车上,实验是非常成功的,下一步会将此技术运用到其它类型的车上,相信很快就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月中旬举行的上海车展上,东风公司展出的Sharing-VAN移动行平台一经亮相就大放异彩。殊不知,这其中就凝结者周海鹰教授和他的团队的科研成果。周海鹰介绍说;这是国内首台融5G 远程驾驶技术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是东风“五化”技术研究的代表之作。我们承接了该车的三大核心板块之一——HMI人机交互系统和UI系统得研制任务。
周海鹰继续介绍到,这辆国内首台融5G 远程驾驶技术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但可以实现智能驾驶和5G 远程无人驾驶,可以通过与人的实时互联定位及自动迎接技术,实现方便快捷的即时出行。具备一键招车、动态限速、环岛通行、动态避障、多车编队、自动泊车及后台招车、远程控制、调度监控等13项功能。
鉴于周海鹰教授及他的团队所做出的突出成绩,省、市分别授予周海鹰团队“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市级科技创新战略团队、“智能汽车电控系统一体化建模与集成化设计”省级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同时,周海鹰教授本人也因此荣获中法科技交流协会信息科学奖,被列入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市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名单。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长钟毓宁教授就此评价到;经过近六年的人才培养探索,基地平台团队建设,对外合作与社会服务,汽车工程师学院树立了“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以东风汽车公司、法资企业为实习实训机构,与用人单位为一体的“汽车工程师教育联盟”,实现了“产业-专业-学业-就业-创业”的五业一体培养,形成了“政校企用”四位一体的合作办学模式,现已成为展示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成果的一个窗口。(作者:朱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