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

2023年06月25日 14:39  点击:[]

一、专业筹备基础

根据了解国家层面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方面的规范和要求,确定车载信息安全专业的前瞻发展前景和专利开设意义。通过实地走访整车厂和研究机构,了解行业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规划和人才需求,掌握行业对汽车信息安全测试和工具开发人才的需求,摸底传统信息安全人才的专业结构,对比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现状,明确车载信息安全的课程体系。

新专业在上述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已具备基本的实验条件,学院拥有6个联合研究平台,包括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一格陆博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联合研究所、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武汉大学-驭势科技自动驾驶联合研究室、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环宇智行智能网联汽车联合研究所、国家汽车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汽车虚拟仿真分室、Sharing-X 联合实验室。同时,学院注重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共建多个人才培育基地、平台和产学研实践基地。

学院符合车载信息安全课程体系的实验设备总值535.5万元,可用于该专业的实验设备多达635台/件,在车内通信接口安全测试、汽车电子电器架构、嵌入式系统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开发、实车近场通信测试、网联汽车通信信息采集和信息安全攻防测实训等应用场景中,为车载信息安全专业提供坚实的应用支撑和良好的应用研究平台。

针对车载信息安全学科,目前学院已开设的相关理论课程有:Python 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人工智能原理、信息科学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机器视觉、数字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嵌入式系统筹课程,学院的机器智能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 EEA 架构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实验室、控制与嵌入式实验室以及 5G 网联与智慧出行实验室为上述课程实训提供了实践教学平台。同时,车载信息安全专业认识实习可以在现有的整车车架上结合仿真测试软件进行学习,邀请现有的合作企业中从事车辆测试和车载信息安全专业软/硬件开发、管理等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士现场讲解。信息安全攻防安全实训实验室正在计划筹备中,可可以借助现有的虚拟仿真平台进行,结合自研的密码攻防实例形成红蓝对抗。

综上所述,车载信息安全专业的筹建工作,从立项论证到准备成熟层层推进,在师资队伍、学科支撑以及专业基础平台建设方面,具备了正式申报专业的条件。申报专业所在学院举全院之力,为专业筹建和开设成立了包括院领导为主体的专门团队,明确成员任务分工,整合各种优势资源,为专业建设不懈努力。

二、校企合作基础

1)创新政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

坚持“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理念,形成了“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政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通过合作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科学研究,共建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和科研平台资源,共享人才和教科研成果等形式,实现了以合作为基础,以共建求发展,以发展育成果,以成果求共赢的合作机制。

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新工科方向特色,工程师学院与整车及零部件企业、ICT 企业、高新技术初创型企业开展科研及人才培养合作,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建平台基地,与国内外高校开展联合办学,通过共建智能网联新工科方向,合作开展汽车工程师人才培养。

2)整合多方资源,对接产业链共建实践育人环境

学校 2011 年开始实施卓越(产业)计划,与企业共建一批“开放共享型”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平台,如“汽院—东风精铸”、“汽院—东风商用车”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汽院—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省级实习基地。通过平台建设,打破学校边界、课堂边界、教师隶属边界,解决工程教育工程性和实践性欠缺的突出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三、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本专业在专业设置上严格遵照汽院党发〔2021〕49 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在以下几点契合学校发展。

1)特色扬校战略

车载信息安全以汽车为载体研究网联设备的信息安全问题,紧抓社会需求和学校定位,依托战略性新兴交通、信息与智能产业间的融合,培育新的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

2)科技兴校战略

强化科技对学校振兴发展的支撑作用,在行业发展之际顺应行业需求趋势、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和抢占交叉学科学术制高点,巩固学校在车联网、智能汽车等领域的科技实力,加强与中国工程院等科研院所、东风汽车公司和地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期望与东风技术中心共建车载信息安全科研平台。

3)开放活校战略

把开放办学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加大与行业企业、国内外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聘请企业名师、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灵活授课,强化校企联系。

本专业在学科规划上契合汽院发〔2021〕48 号印发《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中第三条: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应符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计算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将基本原理与技术运用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工作的能力。能在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终端、IT 互联网、政府安全部门、银行、金融、通信领域等相关领域特别是在汽车行业从事各类信息应用安全的产品研发、设备测试、信息系统安全设计与分析、信息应用安全技术咨询与评估服务、车载信息安全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预期本专业学生毕业后 5 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 1: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信息、通信、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工程设计中能综合考虑行业需求、人文伦理、社会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工程领域问题分析、方案设计以及各种相关文档的撰写。

目标 2:在计算机、信息、通信等信息安全相关专业领域成功就业或进入、完成硕士、博士阶段学习。

目标 3:能够在跨智能、多学科的工程实践团队中工作和交流,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实施与信息安全系统特别是车载信息安全复杂工程相关领域的项目。

目标 4: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根据职业需要和行业发展自主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

目标 5: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够解决信息安全系统特别是智能网联汽车复杂工程技术问题,主持一个中等以上规模的软硬件产品开发,进而成长为信息安全工程师、产品经理、项目主管等。

 

 


关闭